本篇文章179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美国卡纳维拉尔角6月3日电:中国的“小基因”国际之旅——中国自主研发的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站

新华社记者郭报道

在卡纳维拉尔角炎热的初夏夜晚,强烈的火焰冲破了云层。

美国太平洋空勘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再次在空升空,美国东部时间3日下午5时07分(北京时间4日上午5时07分),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39a发射台,“巨龙”号飞船再次发射升空。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前往空国际站的各种“乘客”中,有一位来自远方的中国“客人”:由北京理工大学邓玉麟教授开发的空环境基因实验项目,将成为第一个完全由中国科学家设计的项目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看着运载中国实验的火箭穿过云层消失,项目组的年轻老师和学生看起来很严肃。第一级和第二级火箭成功分离,航天器成功进入轨道...随着发射成功的消息,中美研究人员欢呼雀跃。美国合作伙伴纳米力士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甚至兴奋地在草地上跳起了他们自己的火箭发射舞。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项目负责人邓玉麟教授笑得像个孩子。“虽然我看过这么多的发布会,但我仍然很兴奋。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小心翼翼,就像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我们的科学负载)终于在今天带着‘猎鹰9号’飞上了空国际空间站。”他告诉记者。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事实上,这不是一次“一走了之”的旅行。

由于受到美国国会2011年首次通过的“沃尔夫条款”(Wolf Finance)的阻挠,中美之间任何与美国宇航局相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科研合作都受到限制,涉及范围广,界限模糊,即使中美民间科学项目之间的合作有时会受到影响。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在此背景下,中国自主开发的实验项目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进入international/きだよ 0号站,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太平洋空网评论说,这一合作可能会融化中美太平洋空合作的“冰”。许多美国政策专家认为,这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商业合作模式,这可能成为中美未来合作的重要一步。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看到中国科研团队举着中国和美国的国旗,当地人不时地来问问题。了解到细节后,前来观看发射的荷兰人Alex Russell告诉记者,空国际空间站没有中国宇航员,也没有中国独立开发和设计的科研项目。“很遗憾,这太不可思议了,但总会有一个开始,今天就是这样。”。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事实上,从2011年实验开始到合作伙伴的选择,相关合作意向是在2014年提出的,并在2015年通过了各种考试,获得了美国航天局的批准。它与纳卢克斯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该公司负责运营国际空站科学研究平台,直到5月31日凌晨,该载荷通过了最终测试和安全评估,并成功交付给美国航天局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据介绍,这一科学负荷包括名为“研究空环境中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的科学负荷”的实验,其运载量为4u(400×100×100mm),重量为3.5 kg。除此之外,还有一面北京理工大学的校旗。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不要低估这个小小的科学负担。在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和国防科工委民用航天专项项目的支持下,邓玉麟教授开发的空生命科学研究系列于2011年搭载神舟八号,2016年搭载长征七号的首次飞行,2017年搭载天舟一号的发射。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火箭发射前,记者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生命科学联合实验室看到,北京理工大学的师生在一面写着“专注,确保成功”的红色横幅下奋战数日,完成了液体准备、样品添加、封胶、测试等多项任务。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项目组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绿盒子”用于地面对比。它的设计非常精致。实验板上有6个芯片,每个芯片有5个通道,每个通道有一到三个不同的基因。同样,有两组科学载体将前往国际空站,这些载体将在空.的辐射和微重力环境中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规律进行在轨研究“在如此严重的负荷条件下,研究20个基因的突变规律是可能的。这项技术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邓玉麟说。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与以往的实验不同,这次空实验不仅有理论创新,而且在技术上进行了多种新的探索。据介绍,该负载从关注航天员生命健康出发,采用微流控聚合酶链反应仪在轨道飞行中扩增抗体基因片段,模拟人类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在空之间的飞行之后,实验小组将分析基因突变的规律,然后讨论辐射和微重力条件下基因突变的机理。

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中国科学家、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先进技术水平和专业科研精神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尊重。佛罗里达州航空公司空分社业务发展部负责人托尼·甘农称赞说:“中国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他们是真正的科学家。科学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我们必须敞开大门,欢迎更多的中国研究机构把他们的科学实验从这里送到空国际空间站。”

标题:中国“小基因”的国际大旅行——中国自主研制科学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

地址:http://www.hcsbodzyz.com/hcxw/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