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5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社大连6月15日电:从“预见”到“会议”——十五年软交易会诠释了中国信息技术的“成长历史”

新华社记者彭卓、王赢、白永泉

15年前,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只是《黑客帝国》中的幻想因素,人们在科幻电影中“预见”了未来。

15年后,人机交互不再是实验室的秘密,虚拟现实眼镜也广泛应用于游戏领域。过去的幻想变成了今天的现实。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十五年里,中国国际软件与信息服务博览会也迎来了第十五个年头。15日,第15届软交会在大连举行,为期四天。1000多种行业“大咖啡”带来了时髦的成就和产品,在“数字时代”引发了一场头脑风暴。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打开“大脑洞”:一千多种“大咖啡”思维遭遇并谈论“数据跨境”

“想象你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控制电脑,驾驶汽车,通过他们的思想与他人交流,不再需要沉重的键盘或液压方向盘……”

这些“大脑开放”的词汇源自2010年在美国出版的畅销书《大脑机器穿越》的序言。

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米格尔·尼科莱利(Miguel Nicolelli)也在第15届软交易会上发表了上述文章,他谈到了“数据交叉”和“头脑风暴”——人机交互的未来。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米盖尔·尼科莱里(Miguel Nicolelli)拥有数千名业内知名专家和学者,以及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企业高管和首席执行官。在今年的软交易会上,“全球信息产业交流平台”的建立成为一个突出的特点。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和25家《财富》500强公司积极参展,海外参展商超过150家;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商务顾问亲自来参加展览,3000多名海外商人出席了会议。国际观察小组覆盖了世界上近60个国家和地区。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这些新潮而热门的概念在本届软交易会上进行了交流和讨论。除了“集思广益”,今年的软交易会还将把纸的概念变成现实——通过引进美国硅谷、以色列等技术创新前沿的高科技项目,筛选德、英、俄、印等国的技术产品合作,开拓阿拉伯、中亚、西亚、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潜在需求。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十五年后:“改变”是一个热点,“不变”是希望和机遇

从最初的软件R&D和外包话题,到今天的尖端讨论,如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软交易会已经走过了15年。

2003年9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博览会为全国软件博览会。2003年9月26日至29日,首届中国国际软件与信息服务博览会在大连隆重举行。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在过去的15年里,软交易会举办了500多次峰会、主题论坛、行业应用论坛和技术论坛,近5000名国内外顶尖专家和行业领袖作为嘉宾发表了演讲。在硬件方面,展览面积从最初的11000平方米扩大到35000平方米;参展商数量从400多家增加到800多家;国际展区的比例增加了两倍,国内省市代表团覆盖了全国50多个省市。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的是话题和热点,而保持不变的是信息技术的战略重要性和“前沿”思维。

大连软件园区总裁高伟表示,作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软交会始终开展产业政策发布解读、行业趋势分析和预测、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布等活动。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十五年来,软件和信息服务不断创新,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已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大连华新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王跃承认,五、十年前,软交会的焦点主要是服务外包,后来转向云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近年来,它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作为中国唯一的全国性软件博览会,国际化程度每年都在不断提高。通过该平台发布新产品,企业受益匪浅。”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在我的国家,许多人都非常关心中国it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也期待着与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合作。”来自津巴布韦的Liberty Twewensa是一名网页设计师。“‘一带一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希望这将促进非洲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互联互通,为中非合作带来更大的商机。”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连接未来:“新it”构建“新生态”,为经济转型提供“新动能”

随着it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黑技术”层出不穷...中国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发展不再仅仅是产业和平台。专家表示,信息产业已成为连接未来的经济模式,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有助于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在未来,简单的劳动将被机器取代。社会对简单的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将越来越少,人工服务将主要侧重于差异化和个性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在未来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满足人们的最高需求。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随着新的信息技术深入到生产要素领域,以此为基础的智能产业新生态孕育了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也成为核心力量。业内人士认为,借助信息化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重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可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在引进最新信息技术方面,政府的宏观布局至关重要."例如,高文表示,近年来,4k电视的概念已经在国内外流行,目前,广东省政府已经提出实施“4k行动计划”。全面开放,投入资源解决薄弱环节,提供配套项目资源,为广东省新增产值6000亿元。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放眼全球,一些专业组织预测,“物联网”创造的商业价值在未来十年可能达到19万亿美元。“新it”产业依托智能产业构建的“新生态”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力量在产品、技术、模式和形式上不断颠覆。

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软件定义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推动数字社会的形成,这在二十年前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多次参加软交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软件业过去20年的发展只是一个开始。“如今,越来越多的创新行为和企业变革与互连、软件和计算相关。我们要进一步储备人才,聚集资源,继续形成产业驱动力。”

标题:从“预见”到“遇见”——十五年软交会演绎中国信息技术“成长史”

地址:http://www.hcsbodzyz.com/hcxw/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