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9字,读完约3分钟

  •   道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正所谓道为天下裂,而《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之核心中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缔造者和推动者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说起《道德经》,人们总会联想到诸如“出世”“看破红尘”“淡泊名利”“消极”“知足常乐”等消极的标签,从而把《道德经》当做一本教人摆脱世俗烦恼的书。事实上,《道德经》的思想出发点是“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其思想内涵是十分积极向上的,对《道德经》的消极认识是大错特错的。



  •   要想真正学到《道德经》的思想精髓,首先要搞清楚《道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绝大部分的学者都把《道德经》当做一本“讲道的哲学书”,进而大部分人都是带着这样的认识前提学习《道德经》的,这没错,但也错了。之所以说没错,是因为《道德经》的确是一本哲学书,而道也的确是其非常核心的一个概念。之所以说错了,是因为《道德经》本质上是一本论述“无为而治”的经典著作,“治理”才是其思想核心,而“道”和“德”只不过是老子为无为而治创立的理论依据,这才是《道德经》的本真。



  •   通观《道德经》八十一章,其中只有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四十章等四章是纯粹描写道的,其余七十七章全部在论述无为而治。因而,把《道德经》当做一本关于道的哲学书显然是不准确的。



  •   只有精准地把握了《道德经》的本真,才能正确理解其内涵,否则必定会形成误解,这就是古往今来关于《道德经》的注解五花八门、乱象频出的根源之一。



  •   正因为《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治理”,从而才使得那些卓越者痴迷《道德经》,把《道德经》当做治理人生和事业的指南,所以《道德经》才有“强者哲学”的美称。



  •   《道德经》完全没有消极避世的意思表达,是一本彻彻底底的入世之作。老子撰写《道德经》的目的是教导统治者更好地治理国家,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从而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使老百姓过上真正安定幸福的生活,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也就是说,《道德经》的价值观是彻底的正能量的,是宏大而阳光的,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学习《道德经》之前必须首先牢牢地树立起“无为而治”的积极意识和信念,并将这一意识和信念紧密地融入到八十一章内容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得懂《道德经》,才能从中学习和领悟到治理人生和事业的无上智慧。



  •   如果带着“消极”的意识和偏见看待《道德经》,不仅自己学不到《道德经》的思想精髓,还是对《道德经》和老子的无礼和误解,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经典。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会让你变成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习惯于逃避的失败者。



  •   当下很多人以解读《道德经》为名,大肆传播消极的负能量的价值观,严重误导了年轻一代,必须加以警惕。这些人实际上并不懂《道德经》,他们领悟不了《道德经》的真正含义,只不过是站在个人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以极低的悟性去妄自揣测《道德经》的内涵,胡乱解读,这样的人是非常缺乏历史责任感和道德感的,是缺乏正义的,假如你迷信了这样的人,轻则被祸害一时,重则整个人生都可能被祸害掉,并祸及子孙。



  •   总之,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积极地学习和传承《道德经》,学习和传承经典,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但务必明辨真伪,找出最正宗的知识来学习,以免以讹传讹,谬以千里,误人误己。一旦找到了正确的学习《道德经》的方式方法,你必定能从《道德经》中学到古今最为高级的人生治理和事业治理智慧,进而成就卓越的人生。


标题:与无尤:学习《道德经》绝不是为了摆脱世俗的烦恼

地址:http://www.hcsbodzyz.com/hccj/25106.html